全市医保系统业务骨干专业能力提升培训工作会议召开
为进一步提升医保系统干部职工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深入推动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在全市落地实施,5月12日,组织召开全市医保系统业务骨干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会议,专题培训DIP付费政策和ICD-10文件等内容,总结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我市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不断巩固推进,成效显著。一是持续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根据国家和省局要求,制定出台了《泰安市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泰安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医保经办机构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制定DIP月度预结算流程规范及工作情况说明,提高协议定点医疗机构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结算效率。二是稳扎稳打做好DIP基础性工作。开展了新一轮的住院历史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158家定点医疗机构数据203万条,基本实现全市具有住院定点资格医疗机构全覆盖。完善了专家抽取和评审工作机制,将我市DIP专家库中的1142名专家信息录入山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根据省市要求,建立DIP工作台账,列出全年工作42项,现已完成26项。三是重点解决医保结算清单上传问题。将医保结算清单的上传作为DIP实际付费阶段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建立DIP医疗机构微信工作群、建立工作协商沟通机制、现场解决医保结算清单上传技术问题、组织钉钉线上培训会议等工作,彻底解决了医保结算清单上传率低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市所有的协议定点医疗机构都完成了接口改造升级,1-3月份的病例入组率达99.49%。四是将培训工作贯彻DIP支付方式改革始终。制定2022年培训工作计划,建立2个钉钉会议群,采取线上的形式组织召开DIP月度预结算培训会、医保结算清单填报答疑培训会等6次培训会议,累计参会人员近万人,进一步提高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DIP的业务能力水平和工作效率。
会议要求,下一步,继续按照国家、省局相关文件要求,做好DIP费用审核、费用监管工作,完善特殊病例评议、信息公开等工作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真正推进改革工作落地见效。
市局分管负责同志、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市医保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DIP工作专班全体工作人员,各县(市、区)、功能区局和经办机构分管负责人及各科室负责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