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医保局构建“1+2+3”数据救助体系 实现医疗救助“应享尽享快享优享”
新泰市医保局将医保数据作为驱动医疗救助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创新构建“1+2+3”救助体系,开启“数据赋能、精准救助”新范式,实现医疗救助应享尽享、快享优享。自去年4月以来,依托数据救助体系资助参保64193人次,资助金额2254.33万元;救助住院、门慢及苯丙酮尿症患者149774人次,救助金额3912.88万元。
一、健全一套机制,打造“数据”合力。新泰市医保局联合民政、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和乡镇街道,建立供需对接、资源整合、共享比对、数据推送等协同工作机制,显著提升医疗救助信息数据的归集梳理和共享应用能力。通过部门间横向共享信息,及时为救助对象在医保业务系统内标注身份信息,为资助参保“全覆盖”、统筹区内“一站式”救助及统筹区外“尽享快享”奠定了坚实基础,共精准识别救助对象42612人。依托山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业务经办系统畅通市、县、乡三级数据纵向流转通道,显著提升了救助质效。向20个乡镇(街道)推送未“一站式”救助的门诊慢特病、住院信息4607条。
二、狠抓两个维度,提升“用数”质效。一是分析比对抓精度。对上级医保部门推送的发生医疗费用但未救助患者名单,与辖区救助对象数据库全量比对,筛查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既做到了发现“主动”,又做到了数据“精准”,有效堵塞了救助对象“漏保”“失救”问题漏洞。上级医保部门推送门诊慢特病、住院信息77.53万条,通过分析比对,筛查出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15.04万人次。二是数据“跑腿”抓速度。对筛查出的待救助数据,及时推送至乡镇(街道)医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医保经办机构收到后,通过电话逐一与待救助对象联系,核实身份信息,了解就医及报销情况,告知医疗救助政策,同时依托山东省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业务经办系统调取结算单初审,并制作和上传详细救助信息。新泰市医保中心收到乡镇(街道)上传的救助信息,审核复核后,救助资金直接拨付至救助对象银行账户完成救助。“数据跑腿”新流程相比过去救助对象多头跑、层层审,救助耗时由平均25个工作日缩短至5个工作日。
三、坚持三个强化,确保好事办好。一是强化能力建设。健全医疗救助待遇层级审核制度,分层分类加强业务培训,保障了政策落实落细。共开展医疗救助专题培训4次,培训经办服务人员120余人次,显著提高了救助业务技能。聚焦群众需求,拍摄3部短视频、微电影、舞台剧,广泛宣传医疗救助政策及“尽享快享”经办服务方式,提高了救助政策知晓率。二是强化动态管理。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及时对接和动态掌控救助对象信息,精准监测救助对象身份变化,严把进、退关口,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人群及时纳入,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清出,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共审核救助待遇变动11297人次。三是强化助后回访。新泰市医保中心完成救助资金拨付后,将拨付明细推送至救助对象属地乡镇(街道)医保经办机构,乡镇(街道)经办机构对照拨付明细,对救助对象开展全覆盖电话回访,告知救助情况,宣传救助政策,征求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了参保群众的医保获得感和满意感,得到广泛好评。共回访4969人次,回访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