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查自纠工作陆续收官,“四不两直”医保飞行检查即将开启

信息来源: 中国医疗保障 

发布时间: 2025-03-28

浏览量:

字号:[ ] 打印: 分享到:

医疗保障基金是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其安全高效使用关系千家万户福祉。近年来,随着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和支付方式的改革,医保基金监管压力日益凸显。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要求,强化定点医药机构合理规范使用医保基金的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国家医保局于2025年1月11日发布《关于开展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标着在全国范围2025年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是国家医保局继2024年首次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工作后,第二年开展这项工作。

‌全面覆盖、定位精细:全国医保自查自纠纵深推进‌

通知强调,各级医保部门要在2025年3月底前,并根据本地化的问题清单,组织辖区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对2023—2024年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开展自查自纠。据悉,此次自查自纠工作不仅包括2024年飞行检查中重点关注的肿瘤、麻醉、重症医学这三个领域,还囊括了更早之前已被重点检查的心血管内科、骨科、血液净化、康复、医学影像、临床检验等六个领域。而自查自纠的主体也从定点医疗机构扩充至定点零售药店,虚假购药、倒卖医保药品、串换药品等行为将继续被重点检查。

此外,通知还要要求,各级医保部门应对照本问题清单以及国家医保局2024年已下发的心血管内科、骨科等6个领域问题清单,结合本地医保管理政策,对问题清单进一步细化、本地化;对本省份适用的问题,各省原则上要全部采纳、不得擅自删减;对本省份诊疗项目名称不同、但有同类可替代项目的,应按本省份政策修订后采用;对已明确问题逻辑、但类似情形未罗列齐全的,各地要举一反三,进一步细化丰富。截至目前,河北、广西、陕西、云南等多地已经开展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并针对性制定了问题清单。

以广西为例,广西医保局就在此要求下,梳理出217项典型问题清单,其中定点医疗机构相关的问题高达199项,定点零售药店相关则有18项;并在此次自查自纠行动中新增的肿瘤、麻醉和重症医学领域,分别列出了17项、21项和9项问题,主要聚焦于重复收费、超标准收费、虚构医疗服务项目、过度诊疗以及串换项目等方面。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激发机构主动整改意愿,国家医保局明确“自查从宽、被查从严”原则,对在2025年3月底前主动退回违规资金的机构依法从轻或免予行政处罚,而对隐瞒问题、拒不整改的机构则从严处理。除此之外,国家医保局明确表示,此轮自查自纠将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敷衍了事或隐瞒不报、弄虚作假的定点医药机构,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从重处理。

与此同时,近期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加速落地,为基金监管再添制度砝码。根据《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医保部门将对医师、药师等关键岗位人员实施“驾照式”记分管理:一旦发现过度诊疗、串换药品等行为,涉事人员的医保服务资格将被扣分,累计达12分者将面临暂停医保处方权、甚至永久退出医保体系的处罚。而对应当暂停或解除医保服务协议的定点医疗机构,将严格按规定执行,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与高效使用。

突击亮剑:“四不两直”飞行检查将启动‌

随着自查自纠工作步入尾声,国家医保局将于2025年4月开始启动本年度医保基金飞行检查,采用“四不两直”方式,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彻底打破传统检查中可能存在的“通风报信”“表面整改”等问题。

作为医保基金监管的“利剑”,飞行检查分为‌年度例行检查‌和‌专项线索核查‌两类。据《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2024年1月至9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60.6亿元,同比增长38.7%;全年飞行检查覆盖所有省份,检查定点医药机构超500家,数量超过此前五年总和,监管强度显著提升。

而近年来技术手段的升级也为飞行检查注入了新动能。2024年,国家医保局研发“异常住院”“倒卖医保药品”等10类大数据监管模型,全年通过模型筛查追回资金近6亿元;针对“男女检查用药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虚增”等违规行为,利用智能监控系统锁定线索并追回资金1亿元;全国统一的智能监管子系统则通过实时审核拦截违规行为,挽回基金损失31亿元,技术监管效能持续释放。

这也意味着,随着大数据模型对隐蔽违规的穿透式筛查、智能监控系统对诊疗全流程的实时拦截,以及“四个必查”原则对监管盲区的刚性覆盖,今年的医保飞行检查的精准性和威慑力将进一步提升。

而对大家比较关注的,医保基金飞行检查下一步监管的重点在哪?此前国家医保局基金监管司副司长谢章澍在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发布会上做了相关的介绍,他表示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进一步扩大飞行检查的覆盖范围,重点增加欺诈骗保高风险机构的检查数量,并明确“四个必查”原则,“我们基金如果出现了赤字必查,拖欠医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结算资金的必查,药品追溯码扫码工作进展缓慢的必查,当地检查力度不到位的必查。”

强化监管措施:织密医保基金“安全网”

推进零售药店价格公示、电子处方流转纳入监管、药品耗材追溯码启用......标志着医保基金监管迈入智能治理新阶段。为进一步构建高效、精准的监管体系,国家医保局通过动态巡查、跨域协同、全民共治三重机制创新,持续筑牢医保基金安全防线。

一方面,国家医保局加强了对定点医药机构的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现场检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定点医药机构的运营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定点医药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行为。从国家医保局获悉,2024年1月至11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医保资金242.3亿元。

另一方面是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国家医保局加强与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打击欺诈骗保行为,比如2024年4月,国家医保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2024年医保基金违法违规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部门职责分工、工作举措和工作要求;5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4部门印发《2024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的通知》,通知指出,强化医保基金监管,保持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通过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等方式,实现对定点医药机构的全链条监管,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此外,国家医保局还积极推动社会共治,鼓励群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2024年11月1日,国家医保局在京召开医保基金社会监督暨举报奖励大会,会议公布了国家医保局首次聘任的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名单,并为到会代表颁发了聘书。据悉,此次会议共有40名社会监督员代表受聘,共同为医保基金安全保驾护航。会议还为6名在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方面作出贡献的举报人现场颁发奖金共计72.14万元。国家医保局通过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开展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医保基金监管的认识和参与度,让群众成为医保基金监管的“眼睛”和“耳朵”,共同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不难发现,这一模式打破了传统监管的封闭性,形成“政府主导+技术赋能+社会共治”的立体化监管网络。

医保基金是14亿参保群众的健康保障线,其安全高效运行关乎国计民生。从自查自纠的主动纠偏,到飞行检查的强力震慑,再到智能监管的技术赋能,我国医保基金监管体系正朝着“事前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追责”的全周期治理迈进。这场守护“救命钱”的攻坚行动,不仅需要监管部门的铁腕施策,更呼唤每一位公民的积极参与——唯有全社会携手同行,方能筑牢医保基金的安全堤坝,让民生福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